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在秋分这一天, 我们迎来了“中国农民丰收节”。 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一直以来,番禺区凝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强大动力,推进新时期农业改革发展,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基本形成了以“水产养殖+花卉种植+蔬菜种植”为主体、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同步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旅融合的“工笔画”,正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徐徐展开,引领番禺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多元价值,番禺农民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光荣感不断提升。 据官方数据统计, 2017年至2019年, 番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连续三年全省最高, 其中,2019年, 番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godao39412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最高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道出了一个“三农”金句:“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结合国家统计局番禺调查队开展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和乡村振兴专项调研,揭示番禺农民收入发展变化和现状。调查显示,番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 番禺从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向高新技术引领、工业服务业为支撑的经济强区转变的真实写照。 


番禺石碁镇美丽乡村——大刀沙岛丰收景象(王汉文摄) 受益于改革开放,番禺经济驶入快车道,番禺农民不解决了温饱问题,也改变了就业面貌,收入水平显著提升。而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则打破了城乡分界,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拉动番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加上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农民分配godao的红利收入可观,租金收入持续增长,番禺农民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样化。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首批绿色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石楼镇大岭村2019年村级可支配收入达920万元,工农业总收入达8500万元。 
大岭村 该村村委会副主任表示,通过调整经营模式,村民从昔日耕田变为“耕屋”(房屋租赁)为主或外出打工,切实提高了收入。接下来他们计划将村内4个旧工业园共约300亩土地启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面向社会招商,合作开发建设文化商业及科技产业,保证村级工业园在原有每年800多万元租金收益的基础上有合理性的增长,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财产性收入,让村民的幸福感更强。 就业有空间,增收有渠道,农民收支水平越来越接近城镇居民,绝大多数的番禺农民家庭全面步入小康。据官方数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番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居于广州市首位,并连续三年全省最高。其中,2019年,番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4万元大关,达godao39412元,不提前两年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的目标,更迫近乡村振兴三年战略目标。 
都市型观光农业走出特色之路 如今,番禺海鸥岛仍然保留着 “芭蕉河汊鱼虾,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风貌,纵览整个珠三角,这种颇具代表性的古老大沙田风景很难寻觅。 
广东省农业公园——海鸥岛 (孙成摄)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岛内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摘果、垂钓、骑行,享受农家乐。这个珠三角大都市城镇群落中稀缺的绿色生态岛屿,俨然成了广州大都市近郊的重要休闲旅游带,开发出“海鸥岛-莲花山-大岭古村”精品旅游线路。 



市民乐享农家乐 再看直线距离不远的观龙岛, 同样风光旖旎。 岛上绿树成荫,农田河道美景如画, 每逢节假日,市民、游客沿着长长的绿道, 从最西端前往最东端, 一边饱览浩瀚的狮子洋风光, 一边感受田园人家的悠然自得。 
在观龙岛公园内的亲水台可细细品味小岛风情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番禺区立足于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和大都市近郊区位优势,强化农业资源规划整合,加大现代农业装备投入,重点发展以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名优渔业为主的都市农业,形成了花卉种植和优质鱼养殖两大支柱产业,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1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2.71亿元,增长3.3%,增幅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其中,全区水产品养殖面积5.48万亩,渔业产值27.98亿元,增长7.2%;海鸥岛水产养殖面积2.3万亩,年提供优质水产品2.5万吨。 在化龙镇,经过20多年的发展,花卉绿植产业发展兴旺,花卉种植业实现规模化生产,种植技术、品牌知名度蜚声省内外。2019年该镇有5000多人从事花场生产和销售,花卉种植户300多户,荫生观叶植物销量占全国总销量50%以上;花卉种植面积约1万亩,约占全区六分之一,通过直产直销、“互联网+”等销售模式,实现年总产值2.4亿元,占化龙镇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 

化龙周边的花卉种植业 “我们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支持农民致富、共奔小康。”广东一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该研发中心工厂化育苗育种基地于去年落户番禺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以工厂化循环水作为水处理核心技术,建有7600平方米育苗生产车间,通过现代化育种、育苗模式创新,同时配合母公司海大集团高效饲料、调水产品和养殖技术一体的服务模式,将先进的养殖技术传授给广大养殖户,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 
海鸥岛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 “智慧农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如果说绿色生产是丰收节的律动,那么打造高质量农业发展平台就是丰收节的底色。近年来,番禺区瞄准和对接市场需求,加快转变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建设绿色标准化基地,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推广,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同时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龙头,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2019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2.61万亩,蔬菜产量17.9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2%和5.1%。目前,全区建成400亩温室大棚绿色环保水培蔬菜种植基地,培育打造省级农业品牌14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1个,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率100%,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1家,9个村被评为广州市观光休闲农业示范村。 “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享受godao更多红利,是我们的一大心愿。”番禺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认为,近年来,番禺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守正创新、奋勇争先,在农业发展上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谈及未来前景,他充满信心,除了继续培优扶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五个美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番禺区还将以创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为抓手,推动“智慧农业”建设发展。 
麦康森院士工作基地养殖的名优水产品 “瞧瞧,这鱼,饱满、肥美,今年的产量和效益不会低。” 番禺现代水产养殖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麦康森院士工作基地主养加州鲈、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东星斑等名优水产品种,未来重点发展智慧渔业,通过跨学科融合提高渔业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效益,打造华南地区集现代水产高级人才培养、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旅游美食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示范基地,把海鸥岛经济做强做大。 去年8月,华南师范大学与番禺区签署合作协议,将麦康森院士领衔的水产科研团队引进落地,成为打造番禺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一个强而有力的科技支撑平台。该产业园成功入选2020年第一批珠江三角洲地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园区以海鸥岛为核心,辐射番禺4镇2街总面积324.58平方公里区域,预计2021年全面建成。 届时,园区名优渔业总产值有望达godao3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农业总产值比重达godao50%以上,园区农民收益将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5%以上。 不久的将来,番禺区内还将新增一座国家级渔港“莲花山国家级中心渔港”——番禺区政府正计划以广州莲花山中心渔港为基础,推动形成集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为特色的珠江口现代渔业经济区,将配套建设游客休闲中心、商铺、餐饮等,并设计旅游线路,打造“全省休闲渔业新标杆”。 
莲花山国家级中心渔港效果图 来源:番禺区融媒体记者 樊 芸 蒋蕾蕾 通讯员 黄文年 鲍振远
|
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
看完后是不是想把此文章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呢?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用手机浏览,再分享朋友圈即可! |
声明:
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由原作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转载完全是零盈利模式,0757fc网不承担任何责任。可以立即通知佛山房产信息网(0757fc.com)处理删除或修改。7x24小时技术支持/客服联系电话:0757-29293259 |
|